天津,這座富有歷史底蘊的城市,她的魅力不僅僅體現在一座座風情四溢的洋樓,還體現在源遠流長的工業發展歷史上,享有 “華北地區民族工業搖籃”的美譽。
2023年7月28日下午,天津松正近30名應屆畢業生及部分老員工在董事長孔總的帶領下走進天津機床博物館,聆聽機床的故事,探秘工業發展史。
天津機床博物館是天津市首家民營公益博物館,王館長自幼便與機械結緣,經過二十多年努力,收集收藏了各式大小機床300多件,民用機械藏品500多件,都是幾十年乃至上百年歷史的“寶貝”,均保存完好、不可多得。
機床是制造業必不可缺的基礎裝備,機械領域的“工業母機”,也是天津工業成長的歷史見證。一走進博物館,厚重的歷史感撲面而來。
在王館長的帶領下我們見識了各種各樣的機床,有來自德國、瑞士、蘇聯、英國等多個國家的進口機床,也有我們的中國制造,如天津海鷗手表廠制造早期使用的銑床、生產過東方紅火車車輪的機床等,他們都是時代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這一臺德國“海德堡”印刷機,生產于1960年,當時距離品牌創建的1850年就已有110年歷史。孔總興致勃勃地講解起印刷機的工作原理,大家紛紛上前聽的入迷。
失去了震耳轟鳴的動感,這些泛著誘人金屬光澤的機器卻依然散發著鮮活靈動的生命氣息,用無聲的語言和我們對話,向我們講述著百味故事,見證時代變遷,令我們猶如跨越時空隧道,觸摸并領略著純粹、大氣的工業之美。
“機械迷”們忍不住走上前,近距離撫摸機床的紋理,研究工作原理,感受那個時代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
制造業是永恒的產業。我國是當今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是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也是工程師數量最多的國家。傳統制造業發展到今天,需要轉型升級,工業4.0、智能制造等現代化目標需要不斷學習新知識。
參觀尾聲,孔總結合自己和趙總的學習成長經歷,給新人們分享如何高效學習的經驗知識。
一萬小時定律。重點是不能天天重復不思考,而必須思考、創新、求改變。
舒適圈、學習圈、恐懼圈。要盡快走出舒適圈進入學習圈,然后不斷擴大學習圈縮小恐懼圈,最終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無論是身體鍛煉還是學習,一開始需要努力堅持,一定時間后人體自我獎勵多巴胺機制發揮作用,就感到持續快樂,每天感到很開心。
學習速度是非線性的,時快時慢看機緣,所以要珍惜現在這個剛入職場獲得另一種啟蒙,很少其它事情干擾的學習階段。我們這些領導愿意花時間親自帶你們,給你們大學沒有能夠給予的啟蒙。思維方式的、學習技巧的,等等。你們也要珍惜,要重視領導給你們的工作任務。這些任務是來觀察你的工作態度和學習能力。要主動匯報和請教,多頻次,每次信息量不要太大。
松正現在涉及的領域,比如電動航空,我們占據先手優勢。其它面向未來的相關產業領域,從行業格局,到商業模式等,松正也布局有前瞻性研究和相應技術儲備。
<孔總講話部分摘錄>
兩個小時太短暫,所見、所聞都是熱愛、智慧和經驗的結晶。大家久久流連,如癡如醉……
穿越這片歲月沉淀的機床世界,在行走之間觀察、思考、探究與感悟,從“工業制造“到“工業智造”,讓歷史告訴未來,伴隨這份熱愛,我們和松正的事業共同成長,不斷進步,相信未來無限精彩。